《folklore》在無人的夏天裡,把未來的秋天感帶給了我們。Taylor Swift 在隔離期間記下了自己腦海裡飛竄的事物,用細膩而溫潤的字詞、漂亮精緻的民謠,把夢和回憶收納在這張溫柔無比的專輯裡。在《reputation》和《Lover》之後的這張作品,彷彿給了受傷的 2020 一個輕輕的吻。黑白的封面與樹林彷彿傳遞了一分專注寧靜,是一種單純感受自我的真實。伴著鋼琴流淌的真心細語,是種種無以言說的愛、令人揪心的懷念、關於從前的一切⋯⋯
翻開吉光片羽般珍貴的,那本陳舊穩重的故事
從第一首 〈the 1〉,我們就知道音色溫潤的鋼琴是《folklore》的主軸之一。遙想當年便是以鄉村出身的 Taylor Swift,這些清純乾淨的樂器聲響例如鋼琴、吉他等不過份複雜的傳統樂器使用,舒服地托起了 Taylor 創作的本質和歌唱的情緒傳遞。在 〈the 1〉 裡,時不時傾瀉閃亮的音效,就像螢火蟲般一閃一閃,「You know the greatest loves of all time are over now」你知道我們已經走過了那段最美好的愛——這首歌曲擁抱著過去,就像緊緊擁抱著自己,我們都要抱著回憶前行才能成為更美好的自己——Taylor深知這個道理。在《folklore》中以這首歌破題,是引我們懷思追想、那些年的吉光片羽,是翻開老舊泛黃書本的第一篇章⋯⋯
民謠的單純、現代流行的愛和快樂
〈cardigan〉 從高跟鞋的迴盪聲響開場,把愛的離去與深刻重新回味。像心臟跳動頻率的鼓聲讓歌曲多了一分宛如窒息的緊繃,就像愛的五味雜陳,有心跳加速的按捺、有不得已的無奈、有曲終人散的悲傷、有暗處遙望的心慌——Taylor 把自己形容成一件老舊的羊毛開襟衫,軟綿的質地就像在闡述自己心軟的一塊田地,老舊的溫度則帶著氣味和許多故事。〈the last great american dynasty〉就像幼時的孩稚,就像跟著 Taylor 輕快的語氣走進那片悠蕩空曠、涼爽闃靜的森林。這首歌把民謠的簡單乾淨與現代流行樂的輕快抓耳融合成完美的平衡,但藏在這樣歡快的旋律與節奏之中,是 Taylor 關乎女權的理念訴說。〈exile〉找來了當今最知名的美國獨立搖滾樂團之一:美好冬季 Bon Iver,深厚磁性的嗓音拓展了歌曲的空間感,以及穩重的鋼琴,風景彷彿被幻化成剪影,在兩人優美舒暢的和聲之中變成微風。在這張充滿愛的絮語與 Taylor 自我抒發的專輯裡,這首格局遼闊的男女對唱情歌成為了不可多得的珍寶。〈my tears ricochet〉在人聲與環境的重合之間流露出一道疤痕,無論是歲月無情的顛簸讓人跌跤、抑或是與前東家 Big Machine 的糾紛,這首歌隨著進展,漸趨豪放的鼓聲,最後收束於同開場一樣聖潔的人聲效果,宛若一場輕柔的吶喊。「hush…」搖籃曲般讓人感到療癒的一首〈mirrorball〉,是對自我的省思;Taylor 將自己比喻成舞池裡的鏡球,反照著周圍的人們,看見了那些情緒的流動,他希望自己成為對方眼中的自己,也希望對方從自己的瞳孔中看見不一樣自己。
電子聲響的完美交響,讓回憶為著未來展開新的光景
編曲轉而濃重的 〈seven〉,是與前面幾首歌以人聲為主角、編曲中帶些清脆鮮明的電子音效,非常不同的一首轉捩。在空氣中擴散、低調低鳴著的大鼓,襯托著流水般清澈流動的鋼琴聲,中後段加入的弦樂更是多添一分古典的雅緻。〈august〉 摻入迷濛感,彷彿把整首歌放在飄渺瀰漫的雲霧裡,朦朧的讓人感覺浪漫。濁出一番情意的歌聲、配著令人醉醺的吉他和前進感的鼓聲,具現代流行樂特徵的抓耳副歌在重複兩次之後,編曲成為主角,許多層次的聲音一次綻開,和 Taylor 釋放情緒的「For the hope of it all, for the hope of it all」交疊成極光般無限的想望,那些濃烈的情緒、一次又一次錯身而過的愛、在提琴與吉他與音效的迴盪裡,成為最美好的回憶。可以說是以最具實驗性質的電子聲響開場,這首歌為這張民謠專輯奠定了其創新、將合成器前衛地與傳統樂風結合的地位,〈this is me trying〉 把 Taylor 的聲音放的很遠,比 〈august〉 的雲霧感還要遠,就像是記憶另一端的自己對著現在的自己喊話,歌唱著未來與勇敢的真諦——「I just wanted you to know that this is me trying」⋯⋯壯闊的電子音效包裹著 Taylor 堅定的歌聲,並承接起溫柔的吉他多重奏:〈illicit affairs〉 具有呼吸感的各種樂器——與吉他弦上的細微撥弄,與閃爍如星光熠熠的電子音效,與左右兩側人聲合音;編曲漸入佳境,就像一步一步走上山頂看見夜空滿天耀眼的星辰夢境,所有聲音佈滿天際、豐沛地合奏出永不止息的生命⋯⋯(完整文章詳見白噪線上音樂雜誌:九月號)
完整音樂人介紹及專訪,歡迎點擊訂閱《白噪線上音樂雜誌》,每月只要八十元!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