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獨立樂團 hue,用音樂調色盤,揮灑出無限音樂可能

專訪/台灣獨立樂團 hue,用音樂調色盤,揮灑出無限音樂可能

一把吉他、一把貝斯、一組鼓能做出什麼變化?能夠有什麼樣的想像?能在音樂中帶出多少不同的色彩與新意?今天很開心能和台灣最新的獨立搖滾樂團 hue 進行專訪,讓三位在網路上相識的大男孩,來和我們分享分享他們的成團經歷與創作上的喜怒哀樂,還有彼此否決對方的爆笑過程!完整對話內容都在 Podcast 上呦!(其他平台點我聆聽

hue 成團故事

每一個樂團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樂團是從小到大的青梅竹馬,有些樂團是國高中的麻吉麻吉,有些則是選秀節目相識而互相合作的,但卻鮮少樂團像是 hue 在 FB 的音樂平台媒合面試而成的。原以為不認識的三人會在 2017 年初成團時,會有一些爭執和磨合,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們並沒有經歷這樣的過程,鼓手仲熙笑著說:「知更常說我們是一個很民主的樂團。」面對在音樂上的歧異點,hue 他們選擇表決與說服,只要能夠讓另外兩人買單就可以接受。愛搞笑的主唱兼吉他手知更說:「我們不會像其他樂團打一架就解散的!」Bass 手 Amo 則默默補一刀:「通常他們兩個意見比較多,我都等他們吵完。」知更說:「他會看我們兩個爭奪。」

談到樂團名是怎麼誕生的,知更說:「也是投票,當初我們想了很多名字。我當時想了一個英文一個中文。英文的是 Rivers in your eyes,其實我到現在都還是很喜歡這個團名,可是就被他們某位說『太假仙』,然後太多團都用英文名了,雖然我們現在還是英文;中文的叫做「渠人」,那時候我有個中心思想,就是我想說『渠』有開闢的意思,但也有一個第三人稱「他」的意思,對我來說,『渠人』就代表著我們用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敘述著音樂和故事。」

Amo 說:「當初有一個名字是『Flow』流動、意識流的意思,有一種流動的感覺,但好像有人用過了。當初我們希望的團名是音節比較少,會比較好記。」

而最後選到 hue 也是因為音節很少加上非常能夠代表他們樂團的核心!知更解釋:「我們在自我簡介的時候,我們有提到『hue』是因為某某品牌的燈泡想到的,但是後來我又有重新想了一下為什麼會看到 hue 這個字,是因為我那個時候有在做設計,我有接觸到繪圖軟體,然後我就看到繪圖軟體上面有 hue(調色盤、色調) 這個字,那時候我就覺得這個字蠻酷的,想要更多了解背後的意思。當時我就想如果大家都能從我們的音樂中感覺到它們各自獨自的色彩,我覺得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他們兩位也覺得不錯,hue 就這樣誕生了!」

用 Jam 來喚起創作的能量與對話

成團後,緊接著遇到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創作上的主導性,在某些樂團如 Cigarettes After Sex 就是由主唱決定一切,寫完再來請樂手編曲。但在 hue 雖然也是由知更主導詞曲創作,但是在前期卻有些不同。知更認真的說:「我們三個人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會拿自己以前已經創作很久的 riff、demo,然後大家聽完一個段落後,可能各自有些什麼想法,就會開始 Jam,開始玩出一首歌。在我們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就會互相丟彼此的作品在裡頭,另外就是我們對於音樂的美感會有一定的共識,雖然有些微的差距,但我們會有一個差不多的製作方向!」Amo 補充:「我們比較前期的歌有一個很大的特色是先編完樂器,主唱才加入。所以我在錄的時候,我可能知道主唱要唱什麼,但是我不知道他的細節,所以我可能不會在意我彈出來的音會不會跟主唱撞到。這樣有好有壞,壞處就會撞到,好處就是會編的比較花俏、繁瑣一點,也因此造就樂器的對話比較多一些。」

說到音樂、樂器對話,或許所有聽眾都可以在他們首張專輯 hue 中聽見,在很多首歌之中,人聲只是其中一種樂器,更多的是留空的樂器 Solo,彼此互相較勁,呈現出非常強烈的 Jam 感與自由開展。

至於創作要如何維持樂團的整體性,知更說:「通常是我先寫好旋律和弦,仲熙再來 key 鼓點,大概這時候已經有一個框架了,Amo 會在自己家錄 Bass,我們也會在這個時候討論好各橋段,大概 Demo 就已經完成 7-8 成的樣子了。不過有時候進錄音室,因為隔了一段時間,我們可能會有新想法和對音色的追求,所以進錄音室之後,我們會再細調一些。」仲熙補充:「可能之後會有一些對點的地方,大家會討論一下,像是夕陽這首歌就對了三次吧。那三次的感覺都有些不一樣!」

而在這樣每次的討論與開會之間,他們也不斷的彼此成長,跟對方分享自己最近在聽的音樂、得到的心得。至於在這次創作經驗中,最困難的事是什麼?知更說:「每一次的新創作,我都會想把吉他 solo 做到超出我的能力,然後再進錄音室前,趕快把 solo 練好,有種搞爆自己的感覺。」仲熙也說:「我不會想表現一個很普通的東西或是大家都會的節奏,我會想要打一些在好聽的情況下,但卻有創新的東西在裡面,不會讓別人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節奏。最困難的就是要如何維持創新,但卻又不能干擾到其他樂器的契合度。」Amo 則說:「我必須克制住我把歌編的很花俏的慾望。像是『我們』跟『在』它們是節奏吉他刷很大片的音樂,如果我又彈得很複雜,就會變成節奏吉他很大片,Bass 顆粒狀。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要拉高視角,雖然自己是編 Bass 的人,但同時也要顧到整首歌曲。」

而其實從他們的對話中,也能看見不同樂器在樂團裡的位置與個性:知更的熱情歡樂,仲熙的穩中求變、異中求新,以及 Amo 的沈穩內斂。也或許是因為他們彼此樂器的互補、個性的互補,造就了他們今天和諧的成長與共創音樂,在此次與 hue 的專訪中,也更能夠看見與聽見在創作者們內心的聲音以及平常的生活。一把吉他、一把貝斯、一組鼓能做出什麼變化?或許就如一支畫筆、一盤色盤,能創作、塗抹出無限的可能。

最新售票資訊:

hue 第1號作品《hue》live 專場

  • 時間:4/21(三)20:00
  • 地點:永豐Legacy Taipei 音樂展演空間
  • 票價:單人預售票500元 / 雙人預售票900元 / 單人現場票600元
  • 售票時間:3/22(一)12:00 iNDIEVOX 全面啟售
  • 售票連結:https://www.indievox.com/activity/detail/21_iV009762f

更多樂手專訪:

By Mr.生活扉頁

Hello~大家好=)我是站長Mr.生活扉頁,歡迎大家常常來這裡逛逛、聽聽音樂、看看故事、認識電影,也祝大家能在這裡找到一些趣味相投的朋友喔=)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