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開心能和香港創作人 cehryl 來聊聊她的音樂歷程以及新作品。第一次聽到她的歌是 rooftop,當時深深的受到她對於音樂的創作才華以及歌詞、旋律所感動。在她的音樂中,沒有過多的刻意營造,而是有很多的自然感以及舒服、溫馨的包圍感,聽著她的音樂就彷彿做一場深度的 SPA,緩緩地卸下心防,重新擁抱自己的人生與挫折。
Photographer:Jonny Ho
cehryl 音樂人生故事:
Q:能請你先和我們分享你自己最喜歡的音樂類型和成長過程中聽的音樂嗎?
我喜歡的音樂是任何類型中帶有憂鬱氣質的作品。在我長大過程裡,其實聽蠻多台灣的華語音樂的!例如:周杰倫、方大同等人,我在小學的時候會聽 Avril Lavigne、Simple Plan、Backstreet Boys、Boyz II Men 和 Kelly Clarkson 的作品。到了中學的時候,我開始聽 Alicia Keys、John Mayer、Stevie Wonder 等人。
Q:我想在音樂製作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挑戰,當你在製作音樂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遇到一些困難呢?能和我們分享一下故事嗎?
對我來說,最大的困難應該是坐在電腦桌前製作音樂的紀律,即使當下完全沒有動力、能量或是靈感去寫歌。身為一個全職工作者,真的很難好好做音樂,即使在下班的傍晚有那麼一點點時間,但卻很難有一個創作的氛圍和能量。在我真的在製作音樂的時候,我其實蠻少遇到除了技術障礙之外的問題,就好像歌是一份拼圖在我面前,把它拼起來而已。
國際的交流,文化的衝擊
Q:能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在伯克利音樂學院的生活嗎?在那邊的生活對你的音樂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在學院的時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被跟我志同道合、擁有相同的熱情的人包圍著。這樣的感覺是我在香港的時候,從來沒有感受到的,這讓我非常的震驚,但同時也讓我非常的放鬆、做自己。那邊有些課非常的古板或是不夠新穎、具有前瞻性,但是有些我很尊敬的教授確實給了我很多支持。但說到我最愛的事情,還是我認識到了擁有非常開闊心胸、不同喜好的朋友,他們介紹給我超多不同過去不曾接觸過的音樂和藝術!
Q:身為一個長期住在英美受到矚目的新興藝人,你怎麼看待美國和香港的音樂圈差異呢?在文化上是不是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一直覺得香港音樂圈的視野非常的狹窄而且不太能接受太多的實驗性創作。過去幾年中,我一直在反思這樣的想法,因為當我對地下音樂市場不夠熟悉時,這可能對這個業界內的人有些不公平。我相信這個產業內一定有許多非常有創意而且努力的創作者,一直在嘗試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並拓展邊界。
另一方面,美國的文化裡,大部分的人就比較能去欣賞音樂和藝術,也有比較多的人願意在藝術領域挑戰和享受。我想這就是亞洲文化,在傳統價值觀中,經濟穩定、工作穩定比個人目標與夢想更重要。所以這就影響了我們的教育系統,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太多人嚮往去從事創意產業。
我很幸運地有一群在音樂和影片產業非常有天份而且總能發人深省的好友組成的小群,雖然我們彼此都有正職工作。我真的很懷念我在美國被創作者們彼此鼓勵、激發的時候,像我在洛杉磯的時候,音樂是把朋友們牽在一起的活動。我很希望香港也能有朝一日如此,雖然可能是好幾十年以後了。
cehryl 的未來與最愛
Q:2020 年是一個非常痛苦、困難的一年,2021 年你有什麼新計畫或是想帶給粉絲的嗎?
我 2021 年的計畫就是繼續做我正在做的事。並在製作音樂上對自己更加負責,而不是讓做出爛歌的恐懼淹沒了我,導致什麼都沒做。我只想繼續做音樂、寫出好歌。
Q:在你所有釋出作品中,有哪一首歌是你的最愛嗎?這首歌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在我所有的歌中(深思),我想應該是 Moon Eyes。我覺得這首歌聽起來非常的經典哈哈哈(大笑)。我所有的歌都是想要說一個故事,而這首歌也是。這首歌原本是希望能聽起來很正面、有活力的,結果沒想到歌詞卻整個偏離它原本那種被拋棄的意思和情緒。
Q:最後能請你和我們分享一下最近在聽的五首歌或是五位藝人嗎?
我最近聽很多 Donny Hathaway、MF DOOM、Tirzah、Grouper、Angel Olsen 和 Jazmine Sullivan。
更多藝人專訪:
- Music Matters Live 2023 正式登場!台灣代表第一手直擊訪問,問題總部、KIRE、夜間限定(Gummy B, Wannasleep)
- 專訪/Buck Meek 全新專輯《Haunted Mountain》唱出人生平凡卻深刻真誠的各類愛情樣貌
- 專訪/蘇珮卿談全新專輯、經歷大病後的生命故事與反思
- 專訪/春野 haruno:日本 R&B, Lo-fi, Pop 歌手!首張正式專輯《The Lover》探尋人的互動與思想
- Laufey:冰島華裔混血爵士女伶,出道 3 年,為爵士樂開創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