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na Apple “Fetch The Bolt Cutters” 專輯樂評
如果說電影是一種方式,讓生活中了無詩意的苦澀變得美麗、變得獨特、變得更值得紀念;那麼音樂也是。
Achi
Fiona Apple 如今以優雅熟稔的姿態,在這個充滿包裝與虛擬華美的世界裡,獻出了最真實的聲音;她的氣質,充滿故事,如洗盡鉛華,並無矯飾。作為一個十二歲被強暴、十九歲便發行首張專輯並獲葛萊美獎的女性,她的人生故事可能不會這麼平易近人,想當然音樂也是。取而代之的,是獨一無二且充滿戲劇轉折的詩篇,從輕聲哼吟到顫抖高歌,以及那些如此生活化、近在身邊的聲音叢集;我從未想見音樂可以是這個樣子。
Fiona Apple 花了近五年的時間完成這張專輯,而且大多是在家裡錄製,「家」是這張專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與其說是主題,不如說是承載主題的載體--畢竟這張專輯的主題圍繞在 Apple 自身對於女性主體的堅強與煎熬、以及她過去那些並不好受的記憶,諸如霸凌與未得善果的愛情 — 而家是她的依歸,是記憶與情感得以收納的所在。
所以,「去把那個該死的鐵鉗拿來」
“Fetch the fucking bolt cutters and get yourself out of the situation that you’re in.”(去把那個該死的鐵鉗拿來然後趕快讓你自己逃離這個窘境)這是專輯核心的概念,Apple 在創作歌曲之前便從犯罪電視劇 The Fall 裡的一句台詞先確定了概念,還為此弄了個鐵鉗的刺青在手臂上;可見她是多真摯、多渴切撬開、剪斷所有關住她的不幸。
然而這張專輯聽來並不黑暗,從八歲就開始學鋼琴的她,用活潑多變、情緒豐沛的鋼琴旋律開啟第一首歌曲 “I Want You To Love Me”;如是電影開場,聚光燈灑下(或是路燈),隻身一人走在無人的夜路上,以微顫沙啞的歌聲自白,赤裸坦白這份屬於活著的想望,最重要的人生課題之一,愛。
And while I’m in this body I want somebody to want
And I want what I want And I want
You to love me
感性之後,是節奏與鋼琴都富跳躍感的一首 “Shameika”,緊湊的歌詞與敘事說回中學時期一段莫名難忘的回憶,關於 Apple 在當時總與女生朋友處不好的故事,但 Shameika 對她說:何必一定要與那群女生混呢?“You have potential.”
“Fetch The Bolt Cutters” 是幾近專輯快完成時才出現的歌曲,如是鍋碗瓢盆的敲擊聲讓這首歌呈現出立體的場景感,最後的吠叫聲也完全出於自然發生:事實證明狗狗們知道如何在對的時間點和聲。“Fetch The Bolt Cutters” 緊扣著專輯主題,彷彿帶著勸誡警世的心自言自語,宛如在空盪的廚房場景,只有電影女主角一人,無論蒙受什麼委屈,她都意識到了,別讓自己再妥協於這般不堪的境地。“Under The Table” 從對自己說話的情景轉向對他人說話,帶有些憤怒的怨懟、忍耐與瀕臨失控,中後段的震動嗡鳴音效很獨特地,傳達出另一種壓抑的感受。接著 “Relay” 是兩首歌曲壓抑堆積之後的釋放,讓鋪陳的情緒得到出口;非常規樂器組成的敲擊樂像一場戰爭、也像一場遊戲的交響,人聲與情緒層次同時堆疊,彷彿看見了什麼在對峙,有趣又緊張。
Fiona Apple 玩性十足的啟程,釋放自我的核心
“Rack of His” 恍若第二篇章的揭幕,對比於前面的輕鬆,此處即是情緒的攀升,疑惑與不解的聲響步步逼近。那激昂與沙啞的聲音釋放,或令人詫異;和自剖一般、氣若游絲地軟語耳畔,一放一收,用兩種歌聲對比強烈地演繹出她的矛盾與不安,戲劇化地詮釋著一顆受到他人束縛的心。”Newspaper” 是充滿火焰的一首歌曲,炙熱地彷彿感受到寸膚滾燙,在暴烈且鬼祟不安的聲響裡,她幾乎耗費了整首歌的力氣在對一個不會回應她的人歌唱,就像她總在父母不聽自己說話時用寫信的方式表達;這首歌是因於寫給兩個不願意回應她的人而創作的。同樣地,“Ladies” 抱著悲傷的情緒繼續下去,用舒緩如藍調的節奏為前兩首歌收尾:這首歌是關於所有女人的命題,關於女人總是因為犯錯的男人去怨恨另一個女人。例如她的祖母與她劈腿的祖父。歌詞裡不斷重複的 “Ladies, ladies, ladies” 語重而心長,她娓娓地道來 — 別將怨恨放在錯的人身上。
釋放之後,讓音樂繼續陪自己開些玩笑
在經歷過種種困難的心境,“Heavy Balloon” 是一首重新屹立的振奮之曲,不同的室內聲響使空間感強烈;Apple 用可愛的譬喻表達堅毅的精神,用堅定無畏的語氣昭告天下;以草莓與豆莢恣意的生長、共鳴自己於困境的叛逆。“Cosmonauts” 是一首為電影創作但未被採用的再製歌曲,用一種悲觀的視野看待「兩個人永遠在一起」這件事情,將之想像成兩個失重的太空人。Apple 說,有些人適合永遠與另一人廝守終身,而有些人並不是如此被創造的。“For Her” 一如歌名是為「她」而作,雖然曲調聽起來表面帶點詼諧,但其實不然。這個「她」與 Apple 擁有類似的被強暴經歷,這促使 Apple 想為她發聲,但這對她而言是困難的寫作經驗,錄製時也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到最好的方法:找來許多女人一起合唱。“Drumset” 承襲詼諧的態度,如一首輕鬆的小品,輕鬆地唱著一場爭執之後,Apple 對著手機錄下的真實情緒。
最後一首 “On I Go” 則是她 2012 年不小心待進監獄裡時,不為任何特定目的唱出的歌,就如同唱歌本身的意義一樣,唱歌只是為了唱歌、為了讓自己快樂。你可以說這首歌很奇怪,甚至旋律就是刻意被唱得歪歪扭扭,但又有什麼關係呢?Fiona Apple 以活在當下四個字作結,讓音樂所保留的本質被透徹地看見;甚至人生意義如是,做某一件事的意義就是做那件事的本身,於是你才能不被目標侷限住視野,才能看見所有平凡和不平凡。
不夠完美的完美,成就了一張專輯的詩性
在這張專輯中,大部分歌曲的錄製沒有經過修剪,因為 Apple 不知道如何修剪,於是專輯便呈現一種與主流音樂叛逆的姿態,保留了日常的聲響,包含貓狗、包含一些碰撞聲音、一些細瑣的噪音、還有 Apple 失誤時自然脫口而出的 “Ah, fuck, shit”。這一切在我看來反而更貼近生活的樣貌、更貼近音樂的本質:即是用任何聲音的組成去說故事。任何你活著能聽見的聲音,都應能是音樂的一部分。就像音樂劇中,穿插在事件之中的每一首歌曲,它們都有一個值得提起的美好之處在於:它有時並非盛大地展開一段交響,而是自環境裡與故事緊密連結的許多聲音中,順其自然地誕生出無數可歌可泣、可說可笑的小品;而在這一張《Fetch The Bolt Cutters》裡,你彷彿能聽見或想像出這些故事與音樂「誕生」的過程。
在遇見詩性與想像空間偌大如《Fetch The Bolt Cutters》的專輯之前,我曾以一張普通的音樂專輯去看待它,用我有限的經驗去聆聽它,就像用嚴苛的商業標準去面對用生命創作的抽象藝術;當然不是說這張專輯有多麼抽象。第一次用所謂正常的角度去欣賞,還因此覺得可愛有趣,但當我發現《Fetch The Bolt Cutters》因為這些生澀純粹的敲拍響聲、鼓點跳躍、鋼琴自由的抒發、以及如臺詞一般敘事強烈的歌詞,而在腦中構築出許多嶄新的畫面時,我發現以音樂劇的角度切入,有時會更適合去愛上這張專輯;唯一不同的是你用聽的、用聽的去想像裡頭發生了多少有趣的事,打造故事畫面的權利完全屬於你。《Fetch The Bolt Cutters》既豐富又留白的作法渾然天成,揉合了聽者想像的空間、與作者傳達的敘事線,無非是一張藝術成分恰到好處的作品,實在值得當作欣賞一齣音樂劇般地聽。
[…] Post Malone,我才剛 Cover 過他的歌 “Feeling Whitney”!我也聽了 Fiona Apple 的新專輯、JP Saxe, Ed Sheeran, David Bowie 和 Jon […]
[…] 最佳另類專輯:FETCH THE BOLT CUTTERS – Fiona App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