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打擊樂手余佳霖談台美音樂氛圍與生涯成長

專訪/台灣打擊樂手余佳霖談台美音樂氛圍與生涯成長

印第安納大學積可斯音樂學院(Indiana University Jacobs School of Music) 碩士學位和演奏文憑的佳霖,曾經在 2010-2014 年間多次擔任台南市交響樂團的打擊樂手,2018 與 IU 打擊樂團受邀於 PASIC (Percussion Arts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國際打擊樂年會演出,2019 於 Holiday Celebration 與 Steve Houghton, Steve Allee, Jeremy Allen 等多位大師同台演出一系列爵士經典,也曾參與知名擊樂及作曲家Glenn Kotche – Sticks, Skins, Metal and Stone的創作專輯錄製。今年七月將於紐約The DiMenna Center 舉辦個人獨奏會。

余佳霖談台美音樂氛圍與自我

這次音樂人物專訪,是現旅居美國紐約的打擊樂余佳霖。佳霖是小編在美國讀書的好室友,因為這次的專訪,又與他搭上線,以前讀書時期一起熬夜吃宵夜,互吐苦水,打報告的回憶又湧現。關於他的深入訪談,除了讓大家更認識佳霖在紐約的生活之外,更想讓大家知道:表演的時候,音樂人在想什麼?同時也好奇:在疫情後的美國,音樂職涯有發生什麼變化?音樂人對疫情後的演出,又有什麼看法?

Q: 覺得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很感性也很理性。會因為很簡單的人事物感到感動,有時候也很理性,想做的事情一旦決定,就會勇往直前,想辦法做到最好。有時候或許有些執著,不過或許也是因為這份執著,才能讓對音樂的這份熱情,繼續延續下去。

Q: 個性如何影響你的演奏?

我覺得個性會因為所經歷的事情而有所改變,每一個人生階段,對事情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有一些情緒或是感受,是自己真正體會過才能了解,像是失戀、失去親人的悲痛,或是在忙碌的日子裡,靜靜坐在公園裡享受片刻的寧靜。對我來說,有時很難透過言語形容這些情緒,也因為過去的這些人生經歷豐富了我對事情的感受,讓我能從更多不同的角度來詮釋音樂。

Q:演奏不同音樂時,會怎麼切換角色、想法?

對我來說演奏音樂像是在說一個故事,有時腦袋中會因為音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場景。有時是影像,有時是對人事物的一個感受,就像電影一樣,每一個分鏡都有不同的意義。每一段樂句,都有他想表達的事物。透過嘗試不同音色,尋找我覺得與樂曲性格最能產生共鳴的表達方式,並將這份感受傳達給觀眾。在演奏不同音樂時,好像不會特別去想怎麼切換角色,比較多是跟著音樂的感覺走。

Q:在台灣和美國學音樂,有什麼差異?

台灣在音樂基礎訓練上很紮實,很感謝以前有受到那些視唱聽寫的訓練。在美國上課,很多時候不只是教授講課,學生會提出問題共同討論,比較像是雙向的溝通。很多教科書上的理論也會實際去操作,記得有一堂電影配樂的課談到環境音,教授帶我們去體驗Soundwalk,我們在校園走了四十多分鐘,沒有交談,純粹專注於聆聽身邊的聲音,你會發現平常不會特別注意到的聲音,以及每到一個新的環境,聲音在身邊轉換的過程,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

Q:平時在紐約的生活可以分享一下嗎?

大部分應該和大家一樣,忙著上班(笑。後來畢業來到紐約才了解,很多的音樂自由工作者,除了演出之外,也兼職許多其他的工作。自己平常除了接演出還有教學,最近和朋友組了一個四重奏,希望之後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們的作品!有空的時候喜歡到中央公園,或布萊恩公園走走,有時也會去看百老匯音樂劇,如果有抽到lottery ticket (笑。大多時候都自己煮飯,有時會和朋友聚聚,最近發現一間很有家鄉味的店叫Taipei Hong ! 紐約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任何時間、地點、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唯一的缺點應該就是地鐵,常常停開或改變路線,覺得到哪都很遠。

Q:和不同國家的樂團合作演出,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在排練的過程中,討論彼此對音樂的看法,透過溝通跟嘗試,找到覺得最適合詮釋樂曲的方式。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在合作過程中,會聽到樂手不同的表達方式,讓我跳脫原本對樂曲所設定的框架。我很喜歡大家合力完成一件事的感覺。排練後和樂手一起hangout (聊天),有時候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很開心能認識這些朋友!

Q:疫情後,對你有什麼影響?

變得很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疫情發生時,我還在唸書,學校因為疫情關門,沒辦法練樂器,原本要參加的甄選,也被迫取消。所有的事情都停擺,有一陣子情緒很低迷,看不見盡頭的感覺,後來因為一些緣故開始寫曲子,覺得好像找到一個出口,把腦袋裡的想法,都寫出來。很慶幸一路上有很多朋友跟教授的幫忙,給我很多創作上的建議。美國疫情一年後,和朋友在舞臺上,分享一首寫給木箱鼓與低音管的二重奏。記得在台上演完的那一刻,我們都笑了,很純粹、很開心能夠在舞台上一起演奏。疫情後,覺得音樂家之間的凝聚力,比以前更加明顯,大家對於每次能有機會聚在一起演出,都格外珍惜。

更多音樂專訪:

By claire78953

Claire Wei 土生土長台南人。從小做著美國夢,碩士也在美國讀了音樂學院。看似一位古典音樂人:練琴、參加鋼琴比賽、分析蕭邦夜曲,私底下,是不折不扣的藝術雜食者:喜歡藍調、搖滾、玩爵士、作曲、呼朋好友籌辦音樂會、曾為音樂網站寫文章、和不知名饒舌歌手合作單曲、到音樂節當打工妹仔等。除了音樂,也喜歡旅行、讀書、還有美術館。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